

大家都知道酒后不能驾车,这是因为酒精会影响中枢神经,降低了驾驶者的判断力、反应速度与控制能力。其实,许多药物同样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大脑产生影响。服用某些药物以后驾驶车辆,其危险一点也不亚于酒驾。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的,不得驾驶机动车。但是对于如何界定服药后驾驶车辆一直缺乏实施细则。不过," 药驾 " 情况不如 " 酒驾 " 普遍,执法检查 " 药驾 " 识别也比较困难,连使用者本身可能也很难去注意这个问题。
然而,生活中有许多能影响驾驶能力的药物,且使用频率高。由于大家对这些药物的使用习以为常,常会忽视其背后潜在的风险。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服用了哪些药物以后,最好别开车。
一、抗组胺药物
副作用:嗜睡、疲倦、眩晕,对驾驶能力的影响或超过饮酒
抗组胺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比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也可用于镇咳、镇静催眠等。它们主要的副作用就是镇静、嗜睡、疲倦、乏力、眩晕、头痛、视力模糊等。
抗组胺药对驾驶员的影响有可能是最常见而又不被人们重视的。有报道指出,在美国每年有 50000 个案例为抗组胺药引起的车祸。仅在 1998-2000 年这 3 年中,抗组胺药引起的车祸致死人数已达 5000 人。

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对外周 H1 受体选择性更强,正常剂量不容易穿过血脑屏障,对于驾驶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也不应该忽视。
二、复方感冒药
副作用:有抗组胺成分、嗜睡,以感冒药身份出现易被忽视
人们服用复方感冒药后,也常会出现嗜睡的症状。这是因为第一代抗组胺药物是这些复方制剂中的常客,它们主要是用来镇咳、缓解流涕等症状。

三、镇咳药
副作用:眩晕、眼花、视力模糊、感觉紊乱
镇咳药通过抑制神经系统内的咳嗽中枢而发挥镇咳作用,它不可避免地也会对中枢神经有一定不良影响。
那可丁、右美沙芬(复方感冒药的常见成分)可引起嗜睡、眩晕;喷托维林可引起头晕、眼花、全身麻木;
复方甘草片和许多止咳糖浆都含有可待因,这属于阿片类药物,可引起视力模糊、感觉功能紊乱等。

副作用:疲倦、精神混乱、肌无力
三环类抗抑郁药(比如多塞平、阿米替林、丙咪嗪、去甲替林等)对驾驶的影响主要包括视力模糊、疲倦、精神混乱、肌无力、直立性低血压等。
五、催眠镇静类药
副作用:危害等同醉酒驾驶
比如安定、艾司唑仑、氯硝西泮等安眠药。在体内半衰期较长的品种,即使在夜间用药,也有可能影响第二天的驾驶技能。作为安眠药使用时,其对驾驶的危害等同于醉酒驾驶。长期使用长半衰期品种,还有可能在体内蓄积。

副作用:头晕、视力模糊,危害与醉酒相似
如巴比妥类,其对精神和运动能力的不良影响与醉酒相似。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都可能引起头晕、视力模糊等。
七、止痛药
副作用:头痛头晕、耳鸣、视力模糊
布洛芬服用后会偶见头晕、头昏、头痛,少数人还会出现视力下降和辨色困难;吲哚美辛服用后会导致视力模糊、耳鸣、色视等。有一些止痛药中可能会含有曲马多、羟考酮、可待因这类精神管制药品,更是需要警惕。

副作用:头晕、头痛、乏力、视力模糊
抗高血压药对驾驶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于血压下降本身带来的眩晕、疲乏和无力。
中枢性降压药(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还会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引起眩晕、嗜睡、精神混乱等。硝酸甘油有可能引起头痛、体位性低血压、视力模糊。

副作用: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嗜睡
用药过量引起的低血糖或用药不足引起的高血糖,都有可能引起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颤抖、头晕、嗜睡、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意识水平下降等。特别是胰岛素使用过量,造成的影响会更明显。
十、某些中药水剂、止咳糖浆
副作用:服用后会被误判为酒驾
比如 " 十滴水 "、" 藿香正气水 "、部分止咳糖浆等,其中含有酒精成分,服用后驾车容易被误判酒驾。
另外,这些药物对于代谢速度相对较慢和调节能力相对较差的老年人的影响尤其更大。

在找医生看病的时候,如果有驾驶车辆、从事高空等危险地方作业的需求,也一定要事先跟医生说明,提示医生尽量避免使用对驾驶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图片来源:123RF 图库、作者自制
参考文献:
[ 1 ] 周密妹,耿立坚等 . 有驾驶危险的药物 .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 J ] .2012,21 ( 5 ) :229.
[ 2 ] 李强等 . 国内外药物对驾驶的影响研究进展 . 中国药学杂志 [ J ] ,2013,48 ( 10 ) :759.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 reading@chunyu.me